近日,中國自主研制的海底1萬米潛水器載人球艙完成出入口、觀察窗的開孔工作,載人球艙是潛水器最核心的部件之一,是潛航員的主要活動區,球艙主體為鈦合金,全部建成后將成為世界上下潛深度最大、最先進的潛水器之一。
為載人球艙的出入口和觀察窗開孔是載人球艙最重要的工序之一,對材料和技術要求極高。在現場,記者看到,剛剛加工完的半球上有兩個孔,最大的就是今后潛航員出入潛器的大門,另外一個是觀察海底世界的“車”窗。
2020年,中國自主研發制造的全新一代載人潛水器計劃將在世界海洋最深處的馬里亞納海溝進行海試,預計下潛深度超過一萬米。由于深海壓力巨大,所以載人球艙從選材上就與4500米深海勇士號和7000米蛟龍號不同。
萬米深潛器的特殊之處就是要使用萬米級抗壓材料,整個球殼的要求比4500和蛟龍號都要高得多,從材料成型、焊接,包括整體的結構都已經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
蛟龍號浮力材料為英國制造,機械臂是美國的。載人艙是俄制的,對于中國的材料工業來說,想要建造屬于自己的萬米級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必須迎接挑戰,制造出完全屬于自己的特殊鋼料!
作為唯一材料提供商的寶雞鈦業,在測試選材的時候瞄準了更高強度的鈦合金,也是第一次嘗試,以為全球目前沒有現成的材料可參考。萬米深海潛水器要承受的壓力相當于在指甲蓋上放一輛汽車,潛水器球艙是保證3位潛航員安全最重要的屏障。新一代鈦合金制造的球艙不論是形狀、圓度、壁厚都精心設計。在完成兩個半球焊接,組裝等工作之后,預計明年上半年進行海底1萬米模擬壓力測試。
鈦合金材料之前一直被廣泛適用于航空航天領域,科研人員發現鈦合金用于深海裝備更為理想,它擁有諸多優越性和獨特性。
首先,鈦具有強大的防腐功能。中國自主研制的萬米載人潛水器預計將使用30年,幾乎不腐蝕的特性大大提高鈦合金載人球艙的耐用性。
另外,要克服深海壓強,鈦合金不僅強度高而且具有彈性,可以在下潛和上浮的過程中,保持硬度不變形,給潛航員提供安全的空間。除此之外,科研人員還大膽推翻原有的設計。之前國外的載人球艙使用的都是瓜瓣焊接,也就是先制造西瓜瓣,再焊接為一個整球,不僅焊縫多,工期長,而且安全性方面有待提高。萬米潛器使用半球焊接,減少了焊縫數,工藝更難,但是可靠性顯著提高。
目前正在建造的萬米載人潛水器,具備覆蓋全球海洋100%海域的作業能力,處于世界先進水平,而且全部由中國人自主研制,創造了多個中國第一。尤其是載人球艙,作為潛水器的主結構之一,研制水平達到國內最優。